中国国企改革的下半场已无法回避。但在利益格局固化的前提下,应如何改革国企,寻求最大的改革共识?中国独立公共政策智库——安邦集团国企改革研究团队提出,中国应以发展共同基金的方式来寻找国企改革的新路径。
中国经济的规模已发展到全球第二,但市场化改革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经济增长。现存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国有企业如何继续改革,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,中国的很多改革将难以突破。
正如安邦集团董事长、首席研究员陈功所言,面对现有的国企改革困局,如何来推动新的国企改革?这就需要在改革的思路上有突破,找到国企改革的新路径、新办法。
安邦对于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是:从 金融 角度入手,以金融为抓手,大规模地推广共同基金,以发展共同基金的方式来实现国企改革。
其结构表现为“政府或财政”—“共同基金”—“基金(投资)”—“董事会”—“企业”的管理结构;在这个结构之上,则是市场监管—法律监管—市场审计—市场竞争的等要素机制。
共同基金的概念来自国外,英文是mutual fund。简单来讲就是,汇集许多小钱凑成大钱,交给专人或专业机构操作管理以获取利润的一种集资式的投资工具。在国内,共同基金的正式名称为“证券投资信托基金”。
在国企改革中引入共同基金的方式,其基本方案是,中国政府(可能是各级政府)只是共同基金中的一员,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也可以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,成为基金的主要发起人。但是,这类共同基金的成员并不限于政府,它还要利用政府的号召力和优势地位,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、民间资金和境外资金,进入共同基金来谋求共同发展,做大共同基金,做大投资规模。这相当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在全球范围的金融领域内的大规模招商引资。
在这种模式中,政府发起成立共同基金之后,基金将会完全按照金融业的市场规则来运作,政府发起者(比如财政部)只是作为共同基金的大股东,基金的运作则交给聘请的职业 经理人 来进行。考虑到政府发起的共同基金可能规模很大,这类基金既可以按“基金中的基金”的方式来运作,将资金投入到其他的投资基金中;也可以直接委托基金管理公司来负责投资运营。
共同基金投资到具体的企业之后,可以通过企业的董事会来发挥股东的作用,施加影响。但是,与过去的国有企业管理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,政府不能干预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,不能决定企业的人事问题、薪酬问题、投资决定等。
在安邦设计的方案中,企业、基金管理公司与政府的联系,主要是资金意义上的联系,体现为股权关系。企业、基金管理公司对政府的责任,则主要体现在投资回报上。至于基金投资什么企业,主要是着眼于政策,主要着眼于投资回报,而不是根据企业的所有制属性。
安邦的智库学者认为,把“国资”与“国企”分开非常重要,这是今后推进国企改革的关键的第一步。其次,要赋予国有资产不同的形态,允许国有资产以资本形态来投资经营。
在以共同基金为核心的框架方案中,新形成的国有资产比较好处理,可以通过财政部系统直接进入共同基金。对现存的老国企,可以仍然可交给国资委管理,但在今后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逐步来改:一是减少国企的数量,通过整合、并购让出一部分市场;二是具体的国有企业也可以逐步资本化,从企业形态转化成资产形态,最后也可以纳入共同基金的模式。
陈功表示,安邦国有企业改革课题在立项之初便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关注。